OKR in a nutshell

到 G 公司工作以来,经常有业内同学、出海伙伴跑来问我,”听说贵司不用 KPI,用 OKR,有什么体会呢?”,”我们公司也想搞 OKR ,有什么建议吗?”,” OKR 靠谱吗?你们都怎么做?”

想到在互联网公司中,G 确上互联网文化,互联网产品体验,互联网公司治理的先行者,收到这些问题,倒也不奇怪。

契机:

在 11 月底,M 公司约我做一个内部分享,一来可以交流一下如何应对管理矛盾,二来可以为团队 2019 年的目标设定做锚定,做参考。感谢好友 T 的邀请,这是一个好契机,既是复盘过往,也是交流管理心得,感悟,迷思,其实,也是对自己认知的一次更新。

致敬,the nutshell:

准备材料的时候,脑袋里突然冒出当年做「程序员」最喜欢的一套书,就是「某某某 in a nutshell」,对,语言平实的那种,对程序直男尤其巴适的那种,其实,也是自己好的那口儿。

OKR 是什么?

OKR = Objective & Key Result. 如果和管理方法的前辈 MBO (management by objectives) 来对比,最主要的区别是既讲 What 又讲 How,着重聚焦,考虑双向输入,不以结果论绩效。

为什么要 OKR?

OKR 是一个系统化的工具,是公司对齐目标,促进上下沟通,提升员工士气的一个有效工具。

  1. 设置 <=5 个 O,让公司公司有更加重点。
  2. 设定过程中,公司上下讨论,是公司上下对齐目标,上下沟通的工具。
  3. 理解工作的意义,提升团队的主动性,让团队见树木,也见森林。

OKR 小贴士:

  1. <= 5
  2. Measurable
  3. 在季度中要保持调整的灵活性
  4. 有挑战性,从完成概率来讲,要做到五五开
  5. OKR 设定和结果公开透明

大部分的案例和总结都在最近整理的”OKR in a nutshell“文档中,希望有所帮助。

延伸:

在整理交流材料的时候,参考了公司内部的一些资源,市面上主流书籍,知乎站,也访问了几个公司的老同事,整体下来觉得有两个资源可以特别推荐一下,做为 OKR 深入阅读,延展使用。一个是 John Doerr 2018 年的新书 <Measure What Matters> ,另一个是 Google 开源的 Re:work 网站。 欢迎邮件/ 留言,随时交流。

G+

2018 年 冬至